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肺癌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46524
原发性支气管类癌的诊断和治疗
http://www.100md.com 《中国肺癌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刘庆熠 平育敏 张合林 白世祥 孟宪利

    单位:刘庆熠 平育敏 张合林 白世祥 孟宪利(050011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

    关键词:

    中国肺癌杂志000221 支气管类癌是一种原发性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我科自1980年1月至1999年2月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类癌患者13例,占同期住院手术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的0.64%(13/2044),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3例患者中男5例,女8例,男女比例为1∶1.6;年龄21~67岁,平均36.8岁。病程20d~9年不等,多在2年左右。咳嗽、咯痰8例,咯血或痰中带血丝6例,发热4例,胸背痛2例,无任何症状而于查体时发现1例。胸部X线检查多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密度增高阴影,密度均匀,边界较清楚,有3例并发肺不张。中心型12例,周围型1例;左肺11例,右肺2例。病变大小1~9cm,平均4.3cm。本组7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支气管腔内新生物者6例,但活检病理证实为类癌者仅1例。术前5例疑为肺癌,7例以球形病灶待诊,术后病理诊断均为类癌。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本组13例均经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肺叶切除11例,肺段切除1例,楔形切除1例。

    2 结果

    全组无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术后经嗜银染色光镜检查及电镜检查或经免疫组化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试验确诊,典型支气管类癌12例,不典型1例,均无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为85.7%(6/7),10年生存率为75%(3/4)。

    3 讨论

    过去,通常将支气管类癌、圆柱瘤和粘液表皮样瘤等统称为“支气管腺瘤”,归入良性肿瘤。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类癌归属于来源于支气管上皮的低恶性肿瘤。我们同意王德元[1]、林震琼[2]等建议将其归属于“原发性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既符合肿瘤学的命名原则,揭示了它的本质,有利于研究和总结,又有别于原发性支气管癌和真正良性的支气管腺瘤,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 百拇医药
    原发性支气管类癌的发病率较低,文献报道[3,4]占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的0.85%~1.13%,本组占同期住院手术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的0.64%(13/2044)。发病年龄13~67岁[5],平均年龄40岁。本组患者年龄21~67岁,平均36.8岁。

    原发性支气管类癌在临床上分周围型和中心型。越靠近中心的支气管,粘膜内的Kulchitsky细胞分布越多,因而来源于此细胞的支气管类癌以中心型较多。中心型主要症状为咳嗽、咯血、胸痛、低热。周围型多无症状而于体检时发现。本组12例中心型符合上述临床特点,1例周围型即为体检发现。文献报道[5]支气管类癌发生胃肠道及肝脏转移时可出现类癌综合征。本组病例无此症状,可能与均未发生转移有关。详细分析临床症状、X线征象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对诊断虽有一定价值但仍有局限性。国内报道[4,5]从起病到确诊平均为24~43个月。本组平均23个月,只有1例术前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确诊为支气管类癌。分析误诊原因有:①临床症状不典型,胸部X线检查缺乏特异性改变;②K细胞多散在于上皮的基底部及支气管壁的深层,肿瘤在向支气管腔内生长时,往往有完整的未受侵的上皮,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只作表浅取材往往未达到肿瘤组织[3];③痰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低,可能与肿瘤表面常覆盖有完整的粘膜上皮,很少有细胞脱落有关。
, http://www.100md.com
    手术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切除范围取决于肿瘤生长部位、受累的支气管及远端肺组织病变情况。通常主张外科治疗应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肺组织,尽可能避免全肺切除。以肺叶或袖式肺叶切除为主要方式,也可行肺段切除、肺楔形切除及支气管腔内肿瘤摘除术[5]。经内窥镜Nd-YAG激光切除肿瘤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对不典型类癌需行肺叶以上肺切除并清扫淋巴结[6]

    支气管类癌生长缓慢,手术切除后预后一般良好。影响预后的因素可能有:①肿瘤大小。它对预后的影响仍有争论。Okike认为肿瘤大小与患者存活无关。McCaughan强调原发肿瘤大于3cm者,肿瘤的复发明显增加;②淋巴结转移。McCaughan报道有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74%,无淋巴结转移者为96%;③组织学特点。多数文献都强调组织学特点对预后有影响,非典型类癌5年和10年存活率为69%和50%,典型类癌为100%和87%。本组病例数较少,难以作结论;④术后辅助治疗的作用。但多数文献都强调典型类癌和不典型类癌患者,术后放疗或化疗对预后均无明显作用。
, 百拇医药
    参 考 文 献

    1,王德元.胸部肿瘤学.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98-102.

    2,林震琼,徐昌文,吴善芳,等.原发性气管及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52例病理形态分析.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统疾病杂志,1983,6(3)∶182-184.

    3,张明道,平育敏,曹富民,等.支气管类癌(附5例报告).实用肿瘤杂志,1993,8(3)∶173.

    4,李扶和,余伟南,张蕴,等.支气管肺类癌(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临床放射学杂志,1995,14(4)∶216-217.

    5,张志庸,张世农,李单青,等.支气管类癌的外科治疗与预后.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6,12(6)∶342-344.

    6,Marty-Ane CH, Costes V, Pujol JL, et al. Carcinoid tumors of the lung: do atypical features required aggressive management Ann Thorac Surg,1995,59(1)∶78-83.

    (收稿:1999-11-29), http://www.100md.com